少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封管留置针作用(输液时打的“留置针”是什么?)

100人浏览

2024-08-22 10:00:34

对于经历过连续输液的患者朋友,医生可能会为其选用留置针,以减少穿刺次数,便于护士操作,也能减轻患者对打针的恐惧。

那么,留置针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留置针是什么


留置针,又称为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或套管针,是一种输液工具,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不锈钢制穿刺引导针芯(下称金属针芯)以及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导管(PVC,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使用时,将导管和金属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金属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患者血管内,用于进行输液治疗。

一般留置针最基础的可以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个大类;从是否能防针刺可分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针刺性);从接头形状又可分为直型(又称笔管型)和Y型;从持针方式还可以分为直型和带翼型;此外,封闭式留置针还可以分为正压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等等。

但无论哪种类型,留置针最核心的功能都是用金属针芯刺穿表浅静脉将导管送入血管,并在金属针芯撤出后将导管留置在血管内进行输液。

留置针的基本构成及作用原理

图中配件从上到下依次为硬塑料安全帽、塑料导管、金属针芯。去除掉硬塑料保护套,软质的塑料导管紧密包裹在金属针芯外,通常金属针芯后端连接有持针器,塑料导管后端则接有连接头,二者前后叠套在一起,有的留置针还包含有延长管、肝素帽等一系列辅助部件。


放置留置针时,塑料导管会随着金属针芯一起刺穿皮肤进入血管,在见到回血,确认通道畅通后,只要一只手固定住导管,另一只手握住金属针芯后端的持针器,轻轻松动,就能将金属针芯从塑料导管中抽掉了,这时带有连接头的导管则被留在了血管中,只要固定好留在血管外面的部分,如连接头、延长管(如有)等,确认埋针部位没有异常的红肿,留置针就算埋好了。接下来,只要通过留置针留在体外的连接头,就能进行静脉输液了。

留置针的发展变革

有人问:“那留置针的导管一直埋在血管中,那岂不是等于血管一直处于被打开、被暴露的状态么?那会不会很容易造成感染?”

留置针的设计,经历了开放式留置针到密闭式留置针的过程。


图:开放式留置针(直型)

最早的留置针是开放式的,顾名思义,导管座的末端是开放式的。因此在穿刺结束,撤出金属针芯时,容易造成血液外漏。暴露的创口不仅容易造成患者感染,同时还会增加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后来出现的封闭式留置针解决了这个问题。封闭式留置针是在导管末端增加了延长管和密闭式输液接头,密闭式输液接头使血管与留置针外部的环境得以隔绝开来,有效避免了创口暴露以及血液流出,也同时减少了医务人员被患者血液感染的风险。密闭式输液接头有不同种类,如肝素帽、正压接头等。


图:带肝素帽的封闭式静脉留置针(Y型)

还有人问:“那既然有创口,那血为什么既不会从创口流出来,也不会凝固呢?”

其实留置针创口附近的血液是会凝固的,这也是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困扰之一。血液凝固形成的血栓,不仅仅会造成导管堵塞,还有可能流入血管,造成血管堵塞。我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 433-2013)中规定:“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到96h更换一次”。临床应用中,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

为了减少创口处的血液凝固,通常在每次静脉注射结束时都会采用抗血凝药物进行封管,帮助抗血凝。此外,留置针导管的材料也在不断地改良,新材料的应用减少了导管附近产生血栓的概率。

此外,在现实中使用留置针的患者不得不保持着高频、长时间的静脉输液状态,这样频繁且长时间的连续静脉注射,使得留置针导管附近的血液在相对短的注射间隔期内也没那么容易凝固。

留置针的优势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避免多次扎针,它操作简便,适用于多数部位的穿刺,在长时间进行输液或者间歇性、连续性输液时,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方法。


使用静脉输液钢针进行输液时,材质坚硬且尖处锐利的钢针需要全程留在血管中。而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在褪去金属针芯后,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患者血管内。相对于钢针,留置针导管材质柔软,不易损伤血管,更能保证输液时的安全,同时减少液体外渗。


针对长期输液患者、老年患者、小儿及无自主意识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的痛苦以及损伤。针对急、危、重患者使用留置针,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输液或输血),提高抢救成功率。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采用静脉留置针能够帮助减轻静脉穿刺方面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针对部分传染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也可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

留置针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留置针在使用中的风险主要来自器械本身、医护人员操作以及患者自身。

在我国留置针属于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管理执行《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YY/T 1282-2022),属于强制性执行的行业标准。早年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关于静脉留置针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主要表现为:留置针漏液(接口处、针尾);套管脱落;套管堵塞;套管断裂;穿刺部位红肿、疼痛,静脉炎等。


因此,医护人员在使用留置针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使用前检查留置针套管是否完好无折痕,套管与穿刺针匹配是否良好;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尽量不要选择关节活动处,如无法避免,必须在置管处加以固定;严格限定一次性使用,一次穿刺不成功时,应更换新留置针,禁止二次穿刺或穿刺针插入软管内再次使用。

同时,作为患者在输液和导管留置期间,应遵守医嘱合理活动:不能剧烈运动,以免使其打折弯曲以致脱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如果是长期输液患者、老年患者、小儿及无自主意识患者的家属,更应该注意看护好患者,避免患者因意识不清拔针、行动不便等原因造成留置针意外脱落或穿刺部位红肿、淤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