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邑是现在什么地方(山东西南部的这座小城,战国时期竟是最富城市!)
100人浏览
2024-07-11 08:30:15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战国时期的弱国宋国很少露面,其境内却有一个城市被反复提及,并成为诸侯列国争夺的目标,就是传说中富得流油的宋国的陶邑。那么,陶邑为何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裕的城市,这座城市到底在哪里?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相继称霸,涌现出一系列大都市。齐有临淄、楚有郢都、秦有咸阳、赵有邯郸、魏有大梁、燕有蓟城、韩有新郑等。这些城市虽然都是强国之国都,但是遗憾的是他们并不是最富裕的,战国时期的最富裕城市在宋国:陶邑。也正如成为《大秦帝国之崛起》中展现的,成为齐王田地、赵奉阳君、秦穰侯魏冉争先抢夺的一块肥肉。也正因为陶邑的富裕,诸侯各国都想得到,使得宋国成为成为列国征伐的目标,导致了宋国很快被灭国。
陶邑,上古称陶,为尧之封国。陶邑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竹书纪年》、《说文》、《史记•五帝本纪》等史书记载,尧、舜治理过陶丘。周武王封其六弟为曹伯,建曹国,都陶丘。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灭吴国后,归隐辗转至陶,“以陶为天下之中”,在此定居经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被后人尊为商祖,死后也葬于陶邑。曹国后为宋所灭,陶邑成为宋国所有。
为何只有陶邑能够成为最富裕的城市?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得陶邑的区位交通优势充分发挥了作用,“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迅速发展成为诸侯国间商品交易的中心城市,司马迁誉之“天下之中”。
陶邑位于菏、济水系交通要道,自陶邑西溯济、河而上可达秦、晋;顺济水而下,能抵齐国都城临淄;东经菏、泗、淮可到南方的吴、楚地区。战国时期开凿“鸿沟”,更使陶邑水运条件锦上添花。鸿沟会合济、汝、淮、泗诸水,使陶邑水道交通的联系范围更加扩大,促使陶邑更加繁荣,商业辐辏天下,成为当时“普天之下”的经济中心,被誉为“天下之中”。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多新兴的经济都会中,陶邑独享“天下之中”的美誉,说明陶邑的繁荣程度超过了其他任何城市。
战国时期,陶邑成为合纵连横必争的“午道”。争战的目的是为了兼并城市和土地,繁荣的陶邑不可避免地要引起诸侯间的争夺。公元前286年,齐缗王发动合纵战争,齐、楚、魏灭宋,三分其地,齐国得到陶邑。公元前284年,燕、韩、赵、魏、秦五国连横攻齐,秦国首先攻取了陶邑,并把它作为秦相魏冉的封邑。魏冉死后,秦设陶郡。公元前254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击退秦国,魏安厘王乘机攻占了陶邑。秦国统一,定陶属砀郡。
西汉初彭越封梁王,都定陶。梁国封域约秦国砀郡。西汉时期,汉景帝中元六年,梁国一分为五,于梁国旧都置济阴国,后收为郡。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改定陶国为济阴郡。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更名为定陶国。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又改为济阴郡,属兖州。
东汉时期,初为定陶国,不久,改为济阴郡。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刘长被封为济阴王,立十二年,元和元年卒,因无后,国除,复为济阴郡。延光三年(公元124年),汉安帝太子刘保被废为济阴王,延光四年刘保即皇帝位,济阴复为郡。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济阴复为国。
自春秋战国至西汉800年,陶邑一直是中原地区最著名的水陆交通中心、经济都会。秦汉以后,由于黄河屡次决堤泛滥,淤塞了济水与菏水,陶邑失去昔日的交通中心地位,商业贸易因失去交通支撑而萎缩,持续繁荣数百年的陶邑开始走向衰落。
古陶邑就在如今的定陶区,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中部,辖10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93万亩耕地,70万人,总面积846平方公里。2016年4月,定陶撤县设区。是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是闻名遐迩的玫瑰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
定陶历史悠久,史称千年古县。定陶古称陶,又名陶丘,曾是国家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哺育了吴起、左丘明、谷梁赤、氾胜之等一批圣贤,而且留下了西周曹国古墓群、法源寺、范蠡湖、汉高祖受命坛、项梁墓、彭越点将台、戚姬寺等众多人文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