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江南是哪里(张问陶三首诗告诉你)
100人浏览
2024-09-26 09:45:40
古往今来的文人,总是对水情有独钟,即便是不识之无的普通人,望见那潺潺水流,也会产生一种淡泊祥和的心境。其原因,或许就是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世间第一等的善,便是拥有水的品质。因为水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
穿过峥嵘的蜀道,在长江与沱江交汇之畔,便有一座静卧了两千多年的古城。它名为江阳,如今叫泸州,同时它还有酒城、江城的别称。无论后世怎么称呼,都离不开水,因为水之七善,早已浸润着这座城的每一寸砖石草木。
泸州发达的水系,哺育了一城百姓,却也曾给民众带来过苦恼和灾难。位于长江、沱江两大水系的交汇处,泸州必不可免会遭到洪水的侵袭。古代防洪治水的方式有所欠缺,因此泸州的百姓曾饱受洪水之苦。
自东周置江阳县开始,江水便时常泛滥,有史记载最早的水灾,大概是在贞观年间,明朝时期更是洪水频发。
天顺四年,沱江遇暴雨泛滥,大水冲入江阳古城,毁房屋数百,冲散牲畜无算,百姓只能乘小舟通行。
正德十五年的七月,长江与沱江同时暴涨,江水涌入泸州的钟鼓楼下,沿江的房屋全部淹没在江水中,百姓损毁的财产不计其数。
此后清朝年间,泸州又多次发生大水。尤其是光绪三十一年,濑溪河连同两江一起泛滥,洪水涨至城中的三牌坊西口。
即便如此,泸州的百姓从未想过迁徙至其他地方。因为洪水百年一遇,而在两江以及各个湖泊安静温和的时候,泸州城则满溢着美好与幸福,没有人舍得从这里离开。
何况炎黄子孙,从来不会被困难吓倒。西方的灭世洪水传说中,人们是乘坐诺亚方舟逃离,而华夏子民,面对滔天的洪水,想着是如何驯服,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国人心中便是人定胜天的信念。我们不会放弃每一寸土地和家园,而当洪水被治理之后,带来的则是数不尽的好处。
泸州同样是如此,自江阳置县开始,人们便开始建设各种水利工程,来安抚长江沱江。那清溪峻岭丛林中飞腾隐逸的百座龙桥,便是泸州先民智慧的结晶。古朴敦厚的顺对子桥,承载了五百多年的血雨风霜,雄伟沧桑的龙脑桥,镌刻着泸州600多年的人文印记……泸州的江河湖泊,在龙桥与黄桷坝、凤凰湖等水利工程的安抚下,日渐温顺,形成了水与城,城与水的自然和谐。
当“人工天河”华丰渡槽和胜利渡槽、以及洞窝水电站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泸州发达的水系,则成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水灌溉着土地,滋润着人民,造就了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泸州城。
随着防洪防旱工程体系逐渐完善,蜀中的泸州城则变成了文人墨客眼中的江南。蜀中江南是何等风光?清代乾隆时期,诗人张问陶来到泸州,情不自禁写下了三首绝句,他的三首诗,犹如山水写意画,将其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咏泸州·其一》
张问陶(清)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
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
泸州两江四岸风景如画,赤水河、永宁河、凤凰湖等湖泊,如深邃清幽的碧玉,镶嵌其中。众水环绕、群山掩映,泸州犹如一座漂浮在江河之上的桃源城,当江风吹过,只见满城酒肆招展,空气中瞬时弥漫着醉人的酒香。泸州是水城,也是酒城。
有诗有画的泸州,怎能少得了美酒。良好的水生态,便是酿酒的绝佳原料,正因为那清澈甘甜的江湖溪泉,才酝酿出了浓香鼻祖的泸州老窖,酝酿出了幽雅细腻的郎酒。水中城,城中酒,饮一杯是诗,再饮一杯是画,这诗酒泸州,如何不让人醉?
《咏泸州·其二》
张问陶(清)
旃檀风过一船香,处处楼台架石梁。
小李将军金碧画,零星摹出古江阳。
站在泸州城内环顾四围,潺潺水流波光粼粼,乌蓬摇橹水面之上,顿时有了江海寄余生的隐逸之感。楼台架石梁说的便是泸州的吊脚楼,这种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完美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椿树木梁之上是曲廊栏杆的栖身之所,是炊烟袅袅的闲适生活,梁下是倒映明月星辰的晨光暮色,一粱之隔便是人间烟火、诗与远方,纵然是入梦,也有满屋清梦压星河的意境。这样的梦里水乡,似乎只有小李将军的金碧山水画,才能画得出,可这样的画,在泸州变成了现实。
《咏泸州·其三》
张问陶(清)
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
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
泸州的山水风光、人文景象,曾引得无数骚人倾心,更留下了许多诗情。李白沿江离乡,仗剑去国,留下了夜发清溪的豪情与浪漫;杜甫孤舟漂泊,寂寥一生,却在此邂逅了美酒和好客的泸州百姓,心中得到了慰藉;陆游在泸州城里,提着酒壶穿过花径,挥洒着心中的惬意。
美酒勾魂,万家灯火映照着澄净的泸州水,正如张问陶此诗说的:除了少却三五叠风帆,泸州又有何处逊色江南呢?
坐至云起,行随水流;空山明月,楼台诗酒。翻阅数千年的文化长卷,即便隔着无尽的春秋,文人在泸州挥洒的墨香,依旧沁入心脾。泸州千年来打造的完善水利,使得这座繁华美丽的城市,依旧留存着酒香水韵。
这独特的韵味,是水之七善的浸润,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上善是泸州的水,是泸州的城,是泸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