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文鸳是什么意思(三国猛将之——文鸯)

100人浏览

2024-11-08 08:00:56

文鸯

文俶(238~291年4月23日[28]),字次骞,小名阿鸯,世称文鸯,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末晋初时期名将,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

骁勇善战,依附大将军曹爽,效忠于王室。大将军司马师废黜皇帝曹芳后,参加毌丘俭淮南起兵。兵败之后投奔吴国。后跟随文钦率军支援诸葛诞发动淮南叛乱,得知父亲为诸葛诞所害,归顺大将军司马昭,受封关内侯。西晋建立后,任平虏护军。咸宁三年(277年),拜平西将军,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事,大破西部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名震天下,迁护东夷校尉,坐事免官。

永平元年三月辛卯日(291年4月23日[28]),为东安王司马繇(诸葛诞外孙)所构陷,遭夷三族之祸,时年五十四岁。


七进七出


文鸯出生于238年,这个时候三国已经接近了尾声,曾经的三国虎将们大多已经凋零或者衰老,这也让文鸯的成就显得没有那么高。文鸯自幼从军,因为武功高强,再加上与大将军曹爽是同乡,所以很获曹爽的喜爱,他在军中也是恃宠而骄,相当的骄横。

然而后来司马家族发动政变,曹爽集团被司马懿团灭,随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废掉了曹魏皇帝,于是文鸯的父亲文钦联合镇东大将军毋丘俭起兵,去声讨司马师。结果司马师的军队来得太快,文钦完全没有做一点准备,正在他彷徨无措想要撤退的时候,十八岁的文鸯挺身而出,他稳重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贼初至,立足未稳,当可一鼓而破之!”

于是文鸯率领勇士来到了司马师的大军阵前,司马师坐镇中军帐内不敢起身,又听闻文鸯已经孤身杀入阵中,如入无人之境,在惊吓之下眼球迸裂出血,疼痛之下想要叫喊出声,但是又害怕动摇军心,所以只能够在军帐之中仅仅咬住被子,任凭汗如雨下却是不敢发声。

文鸯在司马师大军之中连连冲杀,七进七出却无人敢缨其锋,等到他退走以后,司马师的眼球已经爆了出来,血流得满地都是。不过司马师认为文鸯撤走以后必然劳累不堪,于是下令大将率八千劲旅追击,文鸯听到马蹄声响以后,说了一句“鼠辈何不惜死尔?”随后又回身冲杀数百人,从容而退。

这可比在演义中的赵云还要厉害了,赵云虽然也是七进七出但是等到他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全身力竭,只能以枪柱地。而且在历史上赵云与文鸯也有打过交道,不过两人却并没有交锋,赵云率军路过文鸯所镇守的城池,打听到守城将领的名字是文鸯以后,就绕道离开了。不过这也不见得就是赵云的恐惧,大概率是因为他已经年迈体衰,所以行事更为稳重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