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游遍中国」河南·灵宝市

100人浏览

2024-12-13 08:31:01

灵宝市是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灵宝位于河南省西部,北濒黄河,地处河南、陕西与山西三省交汇处。中国历史上弘农郡郡治弘农县故地和关隘函谷关在辖境内。


函谷关,天下名关。《道德经》,中华名著。在名关留下名著的是千古名人老子。名关、名人、名著的相逢是千年不遇的幸运。


数千年来,战争的残酷,商旅的匆忙,道家思想的宁静在这里碰撞交融,孕育出独特的地方文化。


而更加久远和壮阔的人文画卷,也正从历史深处慢慢显影,逐步呈现在世界的眼前。

历史

在灵宝,《紫气东来》的故事家喻户晓,那是在2500多年前东周时期的春秋末年(公元前491年)的一天,善于观察天象的函谷关关令尹喜在官楼上举目远眺,他看到东方有紫气升腾,心中大喜,知道必有祥瑞降临。

果然一位老者倒骑青牛徐徐而来,皓首长髯,仙风道骨。关令知道,他就是自己正在等待的人,来人是李耳,也就是后世人们所尊崇的老子。

老子是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官”。相当于后来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当老子看到天下战乱四起,不可救药,于是辞官归隐,从都城洛阳西行,自然就来到了函谷关。


见老子已决意归隐,关令尹喜便恳请老子著书。老子梳理平生所思所悟,洋洋洒洒写下五千言,这就是被后人尊为经典的《道德经》。

留下著述后,老子出关而去,从此杳无音讯。《史记》记载“莫知其所终”,至今仍是千古之谜。这就是著名的“紫气东来”的典故。


在中国,“紫气东来”早已成为祥瑞降临的代名词,那么当年老子留下《道德经》的函谷关又在哪里呢?


函谷关位于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地带,在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

近有滔滔黄河与巍巍崤山相对,远有华山和秦岭环抱。山河表里,汹涌大河与险峻高山之间的这条唯一的狭长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崤函古道”。


而函谷关正位于古道上最窄的关口。这里道路狭窄,绝壁陡峭,最窄处仅能通过一车一马,极具“一夫当官,万夫莫开”之势。因为它地处峡谷,险要如函,所以得名函谷关。


自古以来,函谷关都是沟通中原与西部,连接洛阳与长安的交通咽喉,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关口之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其实老子途经函谷关的时候,这里还不叫灵宝,而是叫做桃林。老子著经1200多年后,这里才改名灵宝县,而这一次改名依然与老子有关。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41年),一名官员上奏唐玄宗李隆基说:“老子托梦告诉他,在当年著经之地藏有灵符一枚,得此灵符者,可永享江山。”


唐朝李姓皇帝本来就自认是老子李耳的后代,因此唐玄宗深信不疑,派人前去挖掘,果然在函谷关找到了一枚灵符。


玄宗大喜,于是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并将桃林县改名为灵宝县,意为此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这就是著名的“玄宗改元”的故事。


其实灵符事件只是大臣投唐玄宗所好而精心编制的一个骗局。但从此“灵宝”这个地名出现沿用至今已有1270多年。


1993年,灵宝县更名为灵宝市,现为河南省三门峡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市。


大事

根据史料记载,在函谷关西面的崤函古道上发生过的战争大大小小超过了两百起,而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就是发生在这里。


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联军来到了函谷关。函谷关正是五国合纵攻打秦国的必经之路。面对来势汹汹的五国联军,在函谷关前,秦国迅速出击,一场大战就此爆发。


面对五国的合纵攻打,秦国兵出函谷,最终五国联军在函谷雄关前铩羽而归。秦国大破五国的战争,为未来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此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眈眈”西秦的百万铁甲东出函谷关,横扫六国,最终一统天下。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函谷关和它背后的崤函古道,见证了一次次的铁血战争,见证了中国实现大一统的历史进程,更见证了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如凤凰涅槃一般不断浴火重生的力量与智慧。



考古

这片土地总面积约四百多平方公里,总共分布着50多处仰韶文化遗址。


这就是传说中中华民族先祖黄帝时期的都城所在地——铸鼎原。根据《史记》以及《灵宝县志》的记载,铸鼎原就是黄帝采铜铸鼎的地方。


但是,皇帝是否存在乃至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否有五千年,一直都在被一些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所质疑。


2002年,由国家科技部主导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考古专家们在西坡遗址发掘出了一个仰韶时期的特大房基和体现墓主人身份的玉钺。房基总面积五百多平方米,属古代明堂性质的建筑。

西坡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在距今七千到五千多年之间,这里是一个权力中心。


但是,如果他是孤立的,还不足以成为这里是都城的证据。就在距离西坡遗址不远的阳平镇北部,另一个重大遗址被发现,这就是北阳平遗址。北阳平遗址东西长300至500米,南北长两千亩。时间跨度超过2000年,文物藏量十分丰富。


如果说西坡遗址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大会堂,那么北阳平就相当于今天的长安街。北阳平遗址和西坡遗址构成了一个以西坡为中心的黄帝时代都城的大体面貌。

更加让人惊喜的是并非所有遗址都被埋在地下,有一处遗址至今保留着生活群落完整的面貌,这就是杨公寨。


杨公寨是宋代名将杨业的家将屯兵的地方。杨公寨的寨门是汉代建筑,寨子里的地上建筑最远可以追溯到明代,但是分布在杨公寨四周的土层,却隐藏着仰韶文化时期的信息。


可以肯定在距今5500年以前,铸鼎原原是一个具有都城特点的巨大的生活群落,时间跨度超过两千年。这里不仅有着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甚至中国人金属冶炼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史记》记载,黄帝统一中原后,在荆山采铜铸鼎、祭祀天地、炼丹药救民于病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在灵宝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铜矿冶炼矿渣,其中就有一块挖掘出的铜矿石,后经测定,这是五千多年前被开采出来的铜矿石,这和史书中黄帝采铜铸鼎的记载在年代上十分接近。这说明在五千多年,灵宝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当时先进的青铜冶炼加工技术。


文化

《道德经》所蕴含的道家智慧以及它诞生的故事,让灵宝人对老子怀有格外不同的情感,这种影响最终形成了灵宝人独特的性格和地方文化。

道家智慧,不仅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在十七世纪,《道德经》传入了欧洲大陆。老子离世后不久,西方哲学的奠基人苏格拉底诞生了。这个时期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为“世界文化的轴心时代”。


在这个时代,东西方分别出现了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文化巨人。在西方哲学家眼中,老子是最能体现中国智慧的中国第一哲人。仅在德国,《道德经》的译本就超过了一百种。有意思的是传播到西方的《道德经》有一天还会通过另一种方式再次回到中国。《道德经》为我们留下了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古老智慧。


物产

在秦岭以北,九曲黄河挟黄土高原的泥沙奔腾而下,在岸边堆塑出一片沃土。

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让灵宝从黄河岸边由北向南逐步升高,最大落差超过了2100米。时起时住的旷古大风吹来黄土高原的细尘。历经亿万年层层累积,形成黄河与群山之间的高低土原。


灵宝的地表由河川、土原和山地组成,素有“七山二原一分川”的说法。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为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财富。

1921年,灵宝人李工生从山东将苹果树引进灵宝,开启了灵宝苹果栽培的历史。精心的呵护,让苹果树在这里扎根生长。较高的海拔高度,也让灵宝苹果拥有了独特的风味。


灵宝市有一座知名度很高的“苹果老树观光园”。一般来说,苹果树挂果的周期不超过三十年,而这里的苹果树树龄都已经接近六十年,每年都硕果累累。


每棵树的产量都在三百到五百斤之间,成为一个公认的奇迹,而这些苹果甜度高、个头大、价格当然也不低。


灵宝种植苹果还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但是到了苹果的收获季节,整个灵宝都已经醉了,漫山遍野洋溢着果农按耐不住的喜悦和甜蜜的微笑。


大河深涧、沃土良田,大自然的恩赐固然重要,但开拓人的勇气和守护的智慧却更加难能可贵,二者深度结合才能创造奇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古老的智慧足以照亮人们的每一段历程。


灵宝有三宝,黄金、苹果和大枣。地质运动在灵宝的崇山峻岭之下埋下了无数宝藏。黄金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灵宝黄金的现代开采历史并不长,但蕴藏量丰富,产量可观。


近年来,灵宝市的黄金产量在全国县级行政单位里一直名列前三甲之中,当然也就成为中国第二大产金省河南省的产金冠军,因此被称”“金城灵宝”。




“崤函称地险 襟带壮两京”唐太宗李世民的诗句道出了大河关山给灵宝带来的外在自然优势。“上善若水 道法自然”老子的名言给灵宝带来内在的心灵智慧。数千年来,灵宝一直是文明传承中最重要的驿站。


在这里,几百处的土原下还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远古秘密。在这里,九千多条的沟壑中到处洋溢着生命的力量。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是老子思想的诞生地,这里是黄金之城,这里是苹果之乡。灵宝人坚守家园,坚持梦想,也正在守望着时代奇迹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