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首都是哪里(北宋为何定都开封?)
100人浏览
2024-08-16 11:45:26
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初期,继承了五代的传统,将开封设为全国的首都。北宋也继承了五代的四京制度,以宋州(商丘)为南京,以大名为北京,以洛阳为西京,那开封自然也就是东京。
但北宋建立初,赵匡胤并不想定都于此,他认为定都长安是上策,定都洛阳为中策,定都开封是下策。他说:“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976年,赵匡胤带领群臣“西幸”洛阳,“尝有迁都之意”。这时候,朝廷之中就出现了迁都的争议。最终赵匡胤还是在其弟赵匡义的劝说下放弃了迁都计划。
对于一个王朝来说,迁都绝非儿戏,必须要经过慎重的考虑。最初赵匡胤迁都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他认为汉唐之所以强盛,和定都关中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赵匡义却对当前的形势变化做了很多的分析,最终说服了赵匡胤。赵匡义虽然在军事能力不及其兄,但是在迁都这个问题上还是分析得非常透彻的。
在五代之中,除了后唐之外,其他的四代都定都于开封,这绝非是偶然,这是历史的选择。五代的局势是从唐朝后期留下来的,要分析此现象,就必须要分析唐宋时期的经济格局变化。
在西周和秦汉时期,关中就是当时的经济重心。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湿润温和,北方降雨较多,从渭河平原到河西走廊都是沃野千里、水草丰美之地,从黄土高坡到祁连山都是森林密布、绿意盎然。这种环境下,西北的农业发展非常好。加上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关中成为了“天府之国”。
商业上,关中地区是丝绸之路的最大枢纽,沟通着西域和内地,是亚欧贸易的中转站,地位非常重要。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写道:“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从东汉,气候变冷,西北荒漠化逐渐严重,西北的农业区大量萎缩,于是出现了“关中戎狄居半”的情况。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转移到了华北平原,于是洛阳就成为了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首都,地位非常重要。在北朝后期,占据华北平原的北齐经济实力最强,其人口就达到了2000万以上。
隋唐延续了北周,定都于长安,但是定都长安的弊端在隋唐也很快暴露了出来。首先,长安偏居西北,交通运输不便;其次,关中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破坏,其粮食已经无法实现自足;第三,东北方向边防压力增强,定都长安则难以应对这种局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隋朝在洛阳营造了东都,并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作为经济重心,并将全国大量的粮食储备在洛阳附近。
唐朝时期,同样以洛阳为东都。一旦遇到饥荒,唐朝皇帝必然就迁到洛阳办公。到了唐朝后期,形势再一次发生了改变。由于“安史之乱”爆发,华北平原的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而南方却稳定发展,扬州一带成为了经济重心。后期的唐朝在粮食、财政上就依赖于江南的供养。如此,维系南北经济联系的运河也就成为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然而,唐后期的华北平原分布着大量的藩镇,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时时刻刻对唐朝的经济命脉形成威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干脆直接迁都于运河之上,自己控制运河。唐朝灭亡后,朱温定都于开封,也就是开始了王朝直接控制运河生命线的历史。此后的后晋、后汉、后周也延续了此政策。
为什么要选择开封呢?开封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心位置,处于运河和黄河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北方的水运重心。战国时期,就开凿了“鸿沟”,沟通了黄河和淮河水系,使得开封成为了北方交通中心。魏国为了称霸中原,就选择了迁都开封,当时被称为“大梁”。京杭运河开通后,开封北连幽州,南通江南,便利全国的物资调配。
由于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开封的经济在五代迅速崛起,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北宋初期,开封的人口已经达到了50万。开封的商业、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相反,当时的长安、洛阳却十分的凋敝,大臣李符用“京邑凋敝”、“宫阙不完”、“郊庙未修”、“百官不备”、“畿内民困”、“军食不充”、“壁垒未设”等评价当时的洛阳。
北宋建立后,赵匡义认为定都开封可以控制天下财政,“惩唐季五代藩镇之祸,蓄兵京师,以成强干弱枝之势”,这是符合北宋的治国理念的。参知政事张洎就曾指出“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匡胤如果坚持定都长安,那就难以用中央禁军控制生命线,也就是无法掌控天下财政,为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再来谈谈军事上的因素。过去人们总是认为长安位于关中之内,是四塞之国,“独以一面制诸侯”。然而,这种良好的军事格局只存在于战国时代。到了西汉时期,匈奴崛起,游牧民族可以从河套平原长驱直入关中地区,使得关中北方门户大开。到了东汉时期,甘青一带的羌族崛起,使得关中腹背受敌。到唐朝更加严重,强大的吐蕃王朝崛起,使得长安直接受到了吐蕃大军的威胁,过去那种四塞之国的地缘优势早已荡然无存。
北宋初期,西北夏州割据一方,直接威胁着关中;吐蕃虽然分裂,但是其分散的势力依然在侵扰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被喀喇汗王朝、西州回鹘、夏州等控制,长安的交通价值也丧失了。在这样的情况,北宋如果定都于长安,那就同时受到吐蕃、西夏、辽国的威胁,并无法控制全国的财政,难以调动粮草,这是十分危险的,等于将首都直接置于游牧民族的铁骑之下。
洛阳比长安情况稍微好一点,但是洛阳的地位也是依附于关中而存在的。在宋朝之前,政治重心一般放在长安,为了控制华北的财政,于是在洛阳设置东都,作为华北向关中运送物资的枢纽。然而关中衰落后,洛阳的经济战略价值也就是迅速下降,洛阳也就从之前全国一等一的大都市,沦为二流,甚至三流城市。
北宋时期,全国防务压力最大的地方是河北,这里直接被辽国威胁。辽国骑兵可以从华北平原长驱直入,如果定都长安则鞭长莫及。定都开封,可以将中央禁军大量驻扎于河北,形成了一道道的防线,同时也能够巩固京师,削弱地方。一旦发生战争,北宋可以通过运河迅速向前线调配物资,免劳师远征之苦。而山东、河南、江淮、江南就成为了广阔的经济腹地,有利于调动全国之力来对抗辽国。不过由于北宋未能控制燕云十六州,这也使得辽金铁骑可以长驱直入中原。在赵匡胤定都之时,他对收复燕云十六州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哪知后人无法继承其事业。
因此,北宋定都于开封,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和西北局势恶化的新变化。从五代到宋朝,开封担任首都近200年。金国灭北宋后,开封开始失去了成为首都的资格。不过在金国末期,也迁都了开封。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也曾考察过开封,最终放弃了。北宋之后,游牧王朝建立起来,位于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过渡地区的燕京就成为了最佳选择。从长安到洛阳,再到开封,最后到北京,几千年都城变迁历史,都反映了中国历史大背景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