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为什么这么冷,全球变暖是骗局?气候中心专家解析:并不矛盾
100人浏览
2024-07-30 11:00:29
今晨,华北地区及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出现4~8度降温,局地降幅超过12度。中央气象台预计12月20-21日,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体感寒冷。随着新的较强冷空气南下,之前大范围下雪的华北等地雪后低温将持续发力,12月21日晨气温仍有再创新低的可能性。
冷空气是指使所经地点气温下降的空气团。冷空气发源于遥远而寒冷的北极地区。那里的冬季,长夜漫漫,白昼十分短暂。地表气温可达-30度以下。这些冷空气往往在西伯利亚堆积,并最终南下,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有3个源地,分别是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从而形成偏西路、中路和东路三种经典寒潮路径。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本次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属于较强冷空气。
随着较强冷空气补充南下,冷空气再战云南,今天乌蒙山终于顶不住持续加码的冷空气攻势,准静止锋被推过昆明市区。随着阴云笼罩天空,昆明白天气温比昨天骤降8~12度以上,一夜进入冬天。 未来冷空气还将继续向西推进,最远可以打到大理附近。
与此同时,冷空气主力“泰山压顶”,华北雪原明天还会有地方冲击12月乃至历史最低纪录;南方大部地区云层将被彻底驱散,长江中下游进入“冰箱亮灯”的冰日模式、太阳几乎只起照明作用,0度冰冻线将进一步向南推进,华南山区大规模霜冻即将来袭。这种情况也让很多网友感到困惑:不是说今年暖冬?怎么这么冷?
实际上,即便是最近10天连续不断的寒潮和冷空气攻势,我国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状态仍未达成大范围偏冷,国家气候中心认为,甚至西南、江南、华南很多地方还比常年同期偏高。
而从12月以来的气温距平监测数据上更是可以看到,偏冷的区域范围并不大,仅有华北北部、东北、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等地气温明显偏低,其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显著,部分地区气温大幅偏高超过4度。
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但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一词源自西班牙文,原意是“小男孩”,也指圣婴,用来表示在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国家气候中心指出,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目前其实已经显示出了这种特性。
国家气候中心也指出,从观测数据上看,厄尔尼诺虽然总体上偏暖可能性大,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也就是说冷暖起伏比较明显。我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虽然增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极端寒潮强度并未减弱,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范围增大。在过去的这大半个月里,其实大家已经见识到了这种过山车一般的起伏变化,并且最终平均气温仍是大范围偏暖。
暖冬为什么还会这么冷?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基于一个误解:把天气和气候混为一谈。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短时间内某一地区的大气状态,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等。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一地区的大气平均状态,如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天气是瞬时的,气候是长期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天气是局部的,气候是全局的。
具体来说,暖冬是指整个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的气温与历年平均水平的对比情况,是一个气候概念。而寒潮是指一段时间的气温变化情况,比如按照我国寒潮蓝色标准,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度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度,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8度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度,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即为一次寒潮过程,这意味着寒潮天气十分短暂的,和暖冬并不是一个时间尺度上的概念。
因此,暖冬并不意味着没有冷空气,并不意味着没有寒潮。冷空气和寒潮是天气现象,是短期的、局部的、具体的,它们只能反映某一时段、某一地区的气温变化,不能代表整个冬季、我国全国范围内的气温状态。因此,“暖冬为什么这么冷”其实有些以偏概全,不能因为某一地区出现了一次寒潮,就否认全球变暖的事实,也并不能否认暖冬就不存在了,还是要看三个月的平均情况。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后冬(2024年1-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但冷暖起伏明显,或再次经历气温“过山车”。